〔自由時報記者陳祐誠/高雄報導〕從校園退休的黃大安,隱居高雄山間十多年,自行摸索柴燒陶藝並創作出許多獨具特色的作品,陶土歷經一千三百度高溫、廿一天的淬煉,出現色彩繽紛的紋路,甚至像是鍍金般閃亮,連日本及中國師傅看過也自嘆不如;黃堅持「人各有格」,要走出自己的路,才能讓藝術充滿在生活之中。

黃大安因喜愛爬山,練就了生火的好功夫。十五年前因緣際會結識幾名陶藝家,至對方家作客時因對方的窯火生不起來,黃一出手便點起熊熊烈火,也引燃他對陶藝的興趣。退休後他獨自到六龜山區,買地搭起鋼棚、倉庫及兩座窯,開始他的創作之路。

黃大安歷經多次失敗,摸索出用一千三百度高溫柴燒陶土廿一天,讓陶土內含礦物質融化流出,在外表形成五顏六色的花紋,宛如上了釉色,看完的人多不相信是純柴燒而成,經黃大安解說、示範,才相信真有如此驚人的技術。

黃大安說,剛開始他完全沒有概念,經觀摩學習後,了解如何選擇柴燒的木材,連器具在窯中擺放的位置、角度都有學問,同批素材放進窯內燒,出來的顏色可能天差地遠;儘管逐漸掌握了要領,但黃每次柴燒的作品中,僅約百分之一能放上檯面。

儘管享譽國際,黃大安仍抱持謙虛的心,也不願讓自己的作品太過商業化,連故宮邀請黃提供作品展示都被他婉拒。黃表示,若腦中不要想著錢,而是從玩樂的角度出發,他能玩得更開心,「讓藝術充滿在生活之中」。

天下新鮮事 盡在FUN影音

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發表留言